1. 总结材料的必要性:任何纠纷发生后,都需要进行总结材料的准备。
2. 责任人的认定:
3. 当发生纠纷的科室和相关责任人不配合解决纠纷,或者不参加医疗事故鉴定等程序时,医务科的处理意见将被视为准则。若有人故意制造麻烦、挑起医疗纠纷,医院将从行政角度对其进行严厉处理。
4. 经过院内和(或)市级医院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后,科室和责任人必须接受处理结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进行解决。
1.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医疗安全工作由科主任负责。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缺陷,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应认真调查并处理,并及时上报医务科。
2. 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应积极解释给患者及其家属,尽量在科室层面解决矛盾。
3. 处理病历复印:患者要求复印病历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记录和病程记录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若怀疑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进行封存。封存的病例和实物应保存在医务科,夜间由总值班人员保管。
4. 鉴定和处理严重纠纷:对于科内无法解决的纠纷或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根据医务科的报告,业务院长将组织院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讨论和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医疗事故的分级及其中的一级医疗事故,特别是其构成要件的详细内容。一级医疗事故包括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情况,分为甲等和乙等。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能力、过失、违法性和因果关系。这些要素在医疗纠纷中至关重要,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