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推定是指如果受害人能够证明其损害是由行为人造成的,而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法律上会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是介于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间的一种责任形式,通过将过错的举证责任转移给侵害人,减轻了受害人的举证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是合理的,即如果医疗机构无法提出合理的抗辩理由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被推定为有过错。这一规则与举证责任倒置是相适应的。
1. 现行法律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如果患者受到损害,且医疗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1)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医疗机构存在上述情形,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如果医疗行为导致病患的人身权或财产权受到侵害,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病患无需对医疗机构负有过错担负举证责任,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医疗过错,以获得免责。
2. 过错推定原则下医方过失是其承担责任的主要因素
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医务人员承担赔偿责任的关键因素是其存在的过失。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能够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没有因果关系,就可以获得免责。因此,对医方的过失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民事责任领域,目前我国民法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过失是承担责任的核心问题。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某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本应预见且能够预见,但却没有预见,导致损害结果发生。任何一个具有真实意思表示能力的独立的民事主体,都要为依据自己独立意志所做出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因自己主观状态上的疏忽或懈怠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法律责任。
必须承认,医疗活动存在各种风险,而人类的医学进步是建立在对风险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上的。因此,法律应当给予医疗机构相应的免责抗辩权,以实现医学事业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1. 容许性危险
容许性危险是指某种有益于社会目的的行为,在性质上存在某种侵害合法权益的可能性,但该行为并不违法。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许多曾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也逐渐有了医治的希望,给予了病患及其家属极大的希望和欢乐。然而,使用新药品和新技术无法排除副作用的产生。因此,在判断医方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时,应考虑适用"允许风险"法则。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允许应该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能在价值判断允许的范围内加以运用。可以综合考虑被损害部分相对于整体的重要性、风险事实的重大性和迫切性,以及行为目的的正当性和有益性等方面。
2. 病患知情同意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26条和《侵权责任法》第55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患者有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权的条件包括:(1)知情同意权行使的主体适格,通常情况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即为知情同意权的主体;(2)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已充分履行说明义务;(3)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为达成医疗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知情同意的决定。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医疗过错行为在诊疗阶段和病历记载中的常见违规行为以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常见违规行为。并讨论了如何确定医疗过错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医疗过失行为的参与度是确定损害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