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完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金额应该覆盖全部损失,即100%。
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到次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金额应该在60%至90%之间。
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到次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金额应该在20%至40%之间。
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到轻微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金额不应超过10%。
此外,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疗机构和患者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数额有较大的影响。这一原则与过错程序和责任承担一致,比起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只要鉴定为事故就要承担100%赔偿的内容更为公正和合情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实际上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这些表述只是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行政处分的依据,需要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来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医学会的鉴定结论并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它的结论只是专家的证言,在人民法院中仅起到证据的作用,并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合议庭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单独就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再次提交给人民法院法医室或委托相关专家进行认定。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前面我们说到很多事故在发生后,都会由专业部门做出一个事故责任的划分,在医疗事故当中同样不例外。但是实践中的医疗事故责任程度是怎么进行分级的呢?“责任程度”即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比重,也是医疗过失行为与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法律因果关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当然,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在人民法院来说仅能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之责任认定有争议的,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