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医患纠纷问题,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持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健全。通过采取合理合法、平等自愿、不妨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及时妥善、公平公正地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指导各地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为了提高调解效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吸纳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能的专业人士,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要重视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法律知识、医学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调解工作水平。
为了保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正常运行,调解工作不收费。设立单位应提供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对于经费不足的情况,应争取财政部门的补贴,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赞助等方式筹措工作经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应设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受理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说服、教育、疏导等方法,促使医患双方消除隔阂,达成调解协议。需要进行相关鉴定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鉴定。调解成功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指导。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定期评估工作,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工作。
各地要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与卫生行政部门、保险部门加强沟通,建立信息共享、互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保险公司要处理涉及医疗责任保险的赔案时,应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为依据。
要引导媒体坚持正面宣传报道为主,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为维护人民健康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同时,要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纠纷当事人尽可能地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对在调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宣传。
某医院与患者因医疗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双方依据相关法规,在平等、自愿原则下协商解决。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赔偿支付方式、终结争议方式等。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之日起生效。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原告李丙孬等人诉嵩县德亭乡卫生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原告李丙孬等人的亲属在卫生院分娩过程中死亡,双方达成协议后原告起诉要求赔偿。法院认定协议有效,维持协议内容,但经过调解双方自愿另行达成协议。文章还讨论了正确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是确定案由,不同案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