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由志愿者持本人身份证到红十字会填写器官捐献自愿书,并指定捐献执行人。
第二,当潜在捐献状态出现后,省级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会派相关人员进行核实评估。
第三,当捐献志愿者生命垂危达到待捐状态后填写器官捐献登记表确认捐献。
第四,捐献者经所在医院确认死亡后,由器官捐献办公室通知器官获取组织获取器官。
第五,器官捐献办公室根据器官分配与共享原则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
第六,器官捐献者完成捐献后的遗体,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貌并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第七,器官捐献办公室建立纪念碑、纪念网站等供亲属缅怀和纪念捐献者,弘扬奉献精神。
第八,对家庭贫困的捐献者家属按有关规定进行困难救助。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第三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第七条
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第八条
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有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第十条
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医院观察室的病房化管理、留观病人的决定与资料要求、病情观察的严密性与及时性等内容。文章强调观察室需具备病房化管理条件,留观病人应有完整的病历、治疗计划等。观察病人时间应根据病情调整,医生需决定是否需要留观并填写相关资料。值班医护人员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尸体检验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尸体检验应在患者死亡后的48小时内进行,如有尸体冷冻条件可延长。法医部门不介入医疗纠纷,需在医学院病理解剖室进行。申请方对死因有异议应提出申请,医院在无法确定死因时应承担举证责任。尸体检验时可同时申请毒理学鉴定等。家属可
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原则,强调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应处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同样重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医疗事故,以便及时便民地解决争议,有利于社会稳定。
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