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遵循公开原则,即鉴定委员会的活动和材料应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当事人有权申请不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出席鉴定程序,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有权了解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公开性可以有效监督医疗鉴定过程,是对其最好的制约机制。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遵循公正原则,即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双方都享有获知对方理由、提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为确保公正程序,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与已有利害关系的医疗纠纷,同时应兼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鉴定委员会在鉴定过程中应审查医患双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并允许双方要求提供病历等证据。双方都有权查阅和获得复印件。
及时原则在处理医患纠纷中尤为重要。一方面,与病情相关的证据如尸体难以长期保存,容易丧失。及时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长时间拖延医患纠纷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及时原则要求合理规定鉴定程序的期限,并及时、合理地通知双方。正确客观地看待医疗事故,尽量避免其发生。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定义及范围。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程观察、分析讨论患者的病理,产生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资料都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至关重要,封存时需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并确保真实性。医疗机构有责任保管封存的复印件并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义务,包括诚实和信息提供、治疗参与、与医务人员的合作、遵循医嘱以及避免成为“病人”和尊重医务人员等。病人应诚实告知病情、积极参与治疗、与医务人员共同确定治疗目标并进行合作、遵循医生嘱托,并改变不健康行为以避免成为病人。同时,全社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出现医疗纠纷以后,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协商处理(私了)、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民事诉讼司法程序处理。其中,调解原则贯彻始终,司法鉴定结论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各种处理途径的科学依据之一。因医疗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由,主要有医疗
可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应首先由发生纠纷的医患双方遵照事实求是的原则协商处理。只有在协商无法进行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构成事故的,患方可凭鉴定结论向人民法院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