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的追究必须以是否构成犯罪为前提。根据《办法》第23~25条的规定,以下三种情况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应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份健康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绝大多数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例属于民事案件,其中以经济赔偿为主。我国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医疗事故法是调整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作为民事主体的医疗单位或个人,其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等的。医疗单位有权要求收费,病人有义务支付费用。如果病人因医疗事故受到人身损害和经济损失,受害人有权要求补偿;责任人应合理补偿受害人的损害和经济损失,体现民法中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原则。《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规定:
我国采取的是社会主义法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一般采取批评教育从严,惩罚处理从宽的原则,通常使用行政手段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将转由司法机构依法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根据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
《办法》第21条规定:对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一般可免予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者,也应根据第20条的规定,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本人态度,除责令其病员或家属一次性经济补偿外,还可以处以一年以内的停业或吊销开业执照。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参与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若接受财物或其他利益并出具虚假鉴定书,导致严重后果,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情节较轻,其执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将被原发证部门吊销。违法行为将依照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