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事故罪与医疗差错的界限
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医疗差错可以分为医疗责任差错和医疗技术差错。2、医疗事故罪与医疗意外的界限
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或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医疗事故罪和医疗意外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区别在于是否存在主观过失。3、医疗事故罪与医疗技术事故的界限
医疗事故根据原因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两类。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失职行为导致的事故,而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导致的事故。区别在于事故原因是失职行为还是技术失误。医疗事故罪仅限于责任事故,技术事故不构成犯罪。2008年,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出台的立案标准中,对医疗事故罪中医务人员的"严重不负责任"进行了规定,包括以下情形:
1、擅离职守
医务人员在值夜班、节假日值班、二线值班、三线值班时擅离岗位,一旦发生患者死亡、致残等严重医疗事故,擅离岗位是第一条罪状。2、无正当理由拒绝对危急就诊人实行必要的医疗救治
无论医院是否有能力,医务人员都应进行抢救,包括输液、吸氧等基本救治,并立即请上级大夫或医院协助。3、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试验性治疗
医务人员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试验性治疗,在国内较为泛滥。各位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试验时应严格按照申报程序,避免违规行为。4、严重违反查对、复核制度
5、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
医务人员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应先查看是否有药监局批准。6、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明确规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常规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常规进行诊疗,避免过度治疗和不规范治疗。7、其他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形
医疗事故罪在实践中用得较少的原因之一是医疗事故与医疗意外难以区分,医疗行业技术性强,无法完全避免风险。然而,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范围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当风险超过一定程度时,可能构成侵权、违法甚至犯罪。
另外,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医疗事故罪主要指责任事故,其认定标准较为严格。大部分医疗事故是因技术失误导致的,医务人员因主观过失造成的较少,很少构成犯罪。
鉴于医疗行业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不应过度依赖刑法的严厉处罚来规制,否则会给医疗行业带来较大压力。相反,应通过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责任法等法律完善规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