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完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针对医疗损害行为,患者和医院有三种解决纠纷的方式:
协商调解是指医患双方对可能已经发生的损害事实进行商议,并在有关中间机构的主持下根据损害事实和相关规定达成一致,确定赔偿金额和其他事宜。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主持下,由相关专家对医疗损害的事实进行鉴定,明确具体责任并作出赔偿等结论。
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由医疗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这三种解决方式各有利弊。协商调解简便易行,但赔偿金额往往偏低。患者可能缺乏经验,而医院则具有丰富经验,这可能导致患者在协商过程中签署了赔偿金额较低的协议。因此,患者在签订协议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虽然专业性较强,但如果鉴定认为不是医疗事故,医院将把鉴定结论作为证据,对患者不利。因此,在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也要慎重。
涉及医疗纠纷的诉讼过程复杂且专业性强,患者最好聘请懂医又懂法的律师出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涉医诉讼通常周期较长,患者应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