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治疗是否构成医疗过错并不能一概而定,而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在有医治条件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未进行及时治疗而导致患者受损害,可以认定为医疗过错。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纠纷及其鉴定程序。医疗纠纷源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争议,需通过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医疗纠纷中常被支持。医院误诊与医疗事故需依法申请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如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关于医疗费用的强制支付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时,当事人应预付医疗费用,公安机关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工伤事故中,职工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费用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获得赔偿。赔偿金额计算公式包括诊疗、药品和住院服务
刘某因医疗事故导致伤残的案件。刘某在某医院接受手术后,因医院错误诊治导致其右侧睾丸严重萎缩,被评定为三级丁等医疗事故和九级伤残。法院判决医院承担过错责任,并赔偿抚慰金。案例提醒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