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文件:
《民法通则》是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了调整医患纠纷的相关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法规,用于处理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这一解释文件,涉及了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的适用法律问题。
《侵权责任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文件,用于规范侵权责任的处理。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规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
患者病历是医患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记录了患者的主诉、医生的查体、诊断和处理意见等信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检验单包括各种化验单和医疗仪器的检查结果等。医生的诊断往往依赖于各种检验和医疗仪器的结果。这些检验结果是重要的个人资料,对于未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或漏诊、误诊的情况,医院承担责任。
处方和药品是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患者要注意保存处方底联和药品包装袋等物品。处方可以反映医生是否用错药,剩余药品和包装袋可以反映药房或护士是否发错药。
输血输液可能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引发医疗纠纷,患者应保存输血输液剩余液或其包装袋,以便日后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检验。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医疗纠纷案件通常情况下三到六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但医疗事故存在鉴定问题,法律明确规定鉴定不算审限。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
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即和解,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