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权利的时间限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医疗纠纷的案由可分为侵权和合同两种情况,对应的诉讼时效分别为1年和2年。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的起始时间是从知道或应该知道损害或医疗服务合同违约的时候开始计算。例如,如果在医院做手术后五年发现医院留下了纱布在体内,那么诉讼时效应从发现纱布遗留的时间开始计算,而不是手术或住院时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有三种情况:
例如,某患者在2001年2月做手术,2006年3月发现体内有纱布,2006年7月要求医院赔偿。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在2006年7月中断,从2006年7月开始重新计算,需要再过一年,即到2007年7月,诉讼时效才结束。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断没有次数限制。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利,诉讼时效的计算暂时停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诉讼时效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中止期间已经过去的时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的法定障碍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
例如,某患者在2007年5月有重要事务需出国,直到2008年1月才回国。在回国后,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时效中止。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在2007年5月终止,到2008年1月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权利被侵害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例如,如果患者在2024年才发现纱布遗留在体内,那么在起诉法院时,法院将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只是请求法院保护的时间限制,民事权利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即使超过诉讼时效,患者仍然可以要求医院赔偿,只是这种权利不受法院的保护。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相关法律规定。医院应设立投诉管理部门,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投诉管理部门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并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医疗事故纠纷法院的管辖权方面,基层法院管辖一般医疗纠纷案件,中级人民法
工伤保险中的报销比例,包括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以及大病保险的待遇。详细阐述了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的缴费档次对应的报销比例,同时说明了工伤职工在受到事故伤害后的报销范围。
医疗纠纷中病历的重要性及错误对待病历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病历的定义和内容,患者常见的错误做法以及医师伪造篡改病历的可能性。文章还强调了错误对待病历的不利后果以及病历被篡改后的证据价值,并介绍了医学会对病历真伪的鉴定及外地司法鉴定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