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 > 医院事后补录病历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医院事后补录病历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时间:2024-10-15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174
医院事后补录病历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与过错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争议案件需要经过医疗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才能构成医疗事故并进行赔偿。如果不符合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机构就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实施改变了这一情况。根据该法第54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那么医疗机构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法律的实施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新的规定,不再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医方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只要患者受到损害,只要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的过错与病历问题

过去,一些医疗机构采取了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的方式来规避责任。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医患对立,也损害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8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受到损害,并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 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 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

根据这条规定,如果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法院可以直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并判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

以惠某夫妇的女儿因“严重头晕、眼花”为例。2010年8月7日,女儿被120急救车送往某医院,先是入住保健科病区,次日下午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在急救室内死亡。惠某夫妇认为医院在诊疗、护理以及抢救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误,导致女儿死亡,并给原告带来巨大痛苦。因此,他们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经济损失。医院辩称其诊疗护理行为没有过错,拒绝赔偿。原告认为医院所持的病历是虚假的,坚持要求医院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经过法院审理查明,被告提交的病历中,有部分医生未在医嘱处签名,而病历中医嘱处签名的治疗医生在救治患者的一个小时内却未在治疗现场;还有部分病历是事后补录的,并一次性打印形成。这份病历无法保证对惠某夫妇女儿治疗、抢救过程的真实记录。

审理结果

东港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病历资料是医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情况全过程的记录和总结,是认定案件事实、明确责任的最重要依据。病历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医院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真实、全面地记录对患者诊治的整个过程。然而,医院提供的病历存在瑕疵,无法确定其真实性。最终,法院推定医院在诊疗行为上存在过错,并判决医院赔偿惠某夫妇各项损失共计40余万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赔偿的个人承担问题

    医疗赔偿的个人承担问题,包括医疗事故中的赔偿比例以及相关因素,如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需适用民事法律处理。文章旨在明确医疗赔偿中的责任归属,保障受害者权益。

  •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原告刘某因医疗事故导致的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等健康问题。刘某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因医师操作不当导致术中损伤,并因医院隐瞒病情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经司法鉴定和西安市医学会鉴定,西京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并承担主要责任。虽然西京医院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第三次鉴定

  • 竹山法院受理胡月英医疗纠纷案件

    湖北省竹山县胡月英老人因医疗纠纷而引发的争议。胡月英因胸背疼痛在县人民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胆结石等疾病并转入县中医院接受治疗。手术中发现胡月英先天无胆囊,引发家属对医院误诊的质疑。医院坚持认为没有过错,双方产生纠纷。竹山法院已受理此案,将依法公正审理。

  • 关于***诉陕西***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
  •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 二级医疗事故属于什么事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