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 >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时间:2025-02-07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348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需要进行贷款的时候,对于放贷的人出现违法发放贷款之后就会构成法律上的犯罪,那么对于这个罪行在主观方面的内容是什么呢?这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一、过失的表现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故意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是出于故意,尤其是滥用职权的行为,更是故意而为。然而,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此,违法发放贷款罪仍然属于过失犯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一、侵犯的客体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客观表现

1、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2、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后果发生。

3、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人是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三、犯罪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表现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金融及贷款管理制度,却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违法发放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与贷款诈骗罪相比,违法发放贷款罪有以下主要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而贷款诈骗罪侵犯的是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都是贷款。

2、客观方面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既属于行为犯又属于结果犯,而贷款诈骗罪只是结果犯。

3、主体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贷款诈骗罪只能是自然人。

4、主观表现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无目的的要求,而贷款诈骗罪只能是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

  • 如何减轻税负、增加投资收益

    如何通过购买国债、保险、教育储蓄以及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来减轻税负并增加投资收益。购买国债和保险可获得较高收益并避免利息税;教育储蓄可免税;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也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良好的短期投资方式。

  • 探讨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犯罪主体包括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

  • 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刑期预测
  •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