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 >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时间:2025-02-07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348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需要进行贷款的时候,对于放贷的人出现违法发放贷款之后就会构成法律上的犯罪,那么对于这个罪行在主观方面的内容是什么呢?这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一、过失的表现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故意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是出于故意,尤其是滥用职权的行为,更是故意而为。然而,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此,违法发放贷款罪仍然属于过失犯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一、侵犯的客体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客观表现

1、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2、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后果发生。

3、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人是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三、犯罪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表现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金融及贷款管理制度,却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违法发放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与贷款诈骗罪相比,违法发放贷款罪有以下主要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而贷款诈骗罪侵犯的是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都是贷款。

2、客观方面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既属于行为犯又属于结果犯,而贷款诈骗罪只是结果犯。

3、主体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贷款诈骗罪只能是自然人。

4、主观表现不同

违法发放贷款罪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无目的的要求,而贷款诈骗罪只能是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负债比权益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过高的比率增加资本风险,过低则可能反映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欠佳。合理把握借款经营风险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需谨慎处理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和权益平衡问题

  • 股票配资的定义和流程

    股票配资的定义及流程。在配资前,客户需了解合作模式和条款,如风控措施和账户限制。签署合作协议后,客户需存入风险保证金,并获得账户密码后开始交易。配资客户需根据操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配资比例和资金规模。

  •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转型发展,指出银行正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追求利润最大化。文章还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背景,包括金融市场开放、购买力不足、利率调整以及风险转移需求等因素。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保险合同纠纷处理和解除的问题。因银行操作失误导致保

  • 探讨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犯罪主体包括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

  • 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观方面有什么内容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