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根据银监会于2013年3月2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业银行在开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2.1 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实现对应,确保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2.2 对于在通知印发之前已投资的不符合要求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商业银行应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在2013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
2.3 商业银行应向理财产品投资人充分披露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情况,并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变更或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时及时向投资人披露。
2.4 商业银行应按照自营贷款管理流程,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进行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
2.5 商业银行应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将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控制在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
2.6 商业银行应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合作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存续期管理、信息披露义务及退出机制。合作机构名单应于业务开办10日前报告监管部门。
2.7 商业银行代销代理其他机构发行的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的,必须经商业银行总行审核批准。
2.8 商业银行不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
2.9 商业银行应持续探索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模式和领域,促进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2.10 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开展相关业务,如达不到要求,则应立即停止相关业务,直至达到规定要求。
各级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检查,发现违反通知规定的行为,应要求立即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规定实施处罚。
该通知自2013年3月27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最新规定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存在的规避贷款管理、未及时隔离投资风险等问题,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
债券融资的分类和特点。政府和企业在债券融资中占比较大,不同类型的债券有不同的融资成本。此外,信贷融资与债券融资在融资速度、期限、数量和使用限制等方面存在不同。其中,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资金相对更加稳定,且长期可用;而信贷融资则为中短期资金为主,受到一定
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包括必须经过监管部门核准或审批并注册或核准后才能发行。股票发行价的确定和资本公积金的处理等也进行了阐述。同时,文章还涉及证券交易场所、方式、形式,账号保密义务以及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等规定。这些规定涉及法律、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旨在
证券交易所的法律义务。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需遵守多项法律义务以确保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包括禁止转让许可、禁止兼职、内幕信息保密与禁用、回避利益冲突、建立监管系统等。此外,证券交易所还需提供报告和材料、进行财务报告备案、停市报告以及交易
一份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明确了甲方的专业机构身份和提供服务的范围,乙方作为投资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双方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甲方为乙方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包括信息、分析和操作建议,但不承担乙方的投资损失。合同还详细规定了服务方式、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