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期权费用是否应计入成本,从公司利润中提取;二是如果将期权费用作为成本,应该在何时入账以及如何入账。美国的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是目前最为完善的,其中包括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5号意见书、FASB第123号公告以及2000年3月31日发布的第44号解释意见。在充分借鉴这三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要点,以供上市公司参考和借鉴。
根据美国的经验,股票期权费用应该予以费用化,即计入成本。在安然事件之前,美国的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将股票期权费用列为经营成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管理机构和投资者要求公司将股票期权费用计入成本。这是因为根据美联储官员的调查,1995年至2000年间,标准普尔500家企业的年收益增长率中有2.5%是由于未将股票期权费用化而虚增的。美联储主席Greenspan也赞同将期权费用化的做法。如果不将期权费用化,将导致利润的虚增,进而推高股价,使得投资人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股票,从而扭曲了公开市场上的资本配置效率。因此,根据APB第25号意见书和FASB第123号公告,股票期权应按照一定的期权定价方式计入费用。
(一)计量时点
股票期权的确认费用是根据以下两个因素确定的:员工有权获得的股份数和为获得股份所需支付的对价(行权价)。根据计量日的不同,股票期权计划可以分为确定的股票期权计划和不确定的股票期权计划。确定的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价和员工有权获得的股份数在期权授予日就已确定,计量日即为授予日。而不确定的股票期权计划,也被称为以业绩为基础的股票期权计划,其股份数或行权价在期权授予日是不确定的。计量日并不等于授予日,而是员工有权获得的股份数和行权价都确定的日期。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合法条件。上市公司需满足相关法律规定,如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得到注册会计师肯定意见等。同时,股权激励方式包括限制性股权、股权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间接持股等。不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的情形,如财务报告被否定意见等,则不得实行股权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注重资产增值的转化形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而权益结合法则认为企业合并是权益的联合,注重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
广告经营者的合规要求。包括不同类型广告经营者应持有的营业执照或许可证,如企业专营广告业务需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兼营或临时性广告单位需办理相应登记手续。同时,广告经营者还需遵守会计和税务规定,以及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