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险合同主体变更的定义
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指保险人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变更。
2. 保险人的变更
保险人的变更是指保险企业因破产、解散、合并、分立而发生的变更,经国家保险管理机关批准,将其所承担的部分或全部保险合同责任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或政府有关基金承担。
3.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变更
在保险实践活动中,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变更最为常见,而且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情况各不相同。
(1) 在财产保险中,由于保险财产的买卖、转让、继承等法律行为而引起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从而引起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变更。由于保险合同的主要形式是保险单,因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变更又会涉及到保险单的转让。
1. 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概念
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是指保险合同主体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发生的变更,表现为保险合同条款及事项的变更。
2. 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内容。变更保险合同的,应当由保险人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的书面协议。”
这说明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变更保险合同内容的权利。保险人变更保险合同内容主要是修订保险条款。但是由于保险合同的保障性和附合性的特征,在保险实践中,一般不允许保险人擅自对已经成立的保险合同条款作出修订。因而其修订后的条款只能约束新签单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修订前的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并不具有约束力。
无论是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还是主体变更,都要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形式完成。
1. 保险合同变更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才可完成
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投保人及时提出变更保险合同事项的要求,保险人审核,并按规定增减保险费,最后签发书面单证,变更完成。
2. 保险合同变更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对原保单进行批注
对此一般要出具批单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的书面协议,以注明保险单的变动事项。
合同的变更包括当事人、关系人变更(主体变更),一般多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变更;保险利益变更(客体变更);保险责任范围或约定事项的变更(内容变更)三类。除可转让的保险合同(如货物运输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变更主体毋需征得保险人同意外,其余的变更均需通知保险人,征得保险人同意外,并在保险单上批注后才产生法律效力。《保险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变更保险合同的,应当由保险人在原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的书面协议。”
批单是保险合同变更的重要依据,与保险单一样,也是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根据惯例,批单可以修改、否定保险单上的内容。如果批单上的内容与保险单上的内容不符,或产生抵触,应以批单上内容为准。在具体实务中,若批单与保险单正文发生矛盾,采用批注优于正文、后批优于先批、书写优于打印、加贴批注优于正文批注的解释原则。
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转让方(甲方)与受让方(乙方)就公司股份的转让达成一致。协议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条款和条件,包括股权转让价格、支付方式、公司交接、交易费用的承担、甲方保证及承诺、债务处理、股东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合同变更解除、保密条款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等方面的有效性问题。合同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单方面私自修改无效。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可视为无偿借贷。利率标准争议可在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标准内确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复利计算受法律限制,出借人不得将利
公司转让的条件和流程。在转让前需要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公司是否存在债务、以前的经营状况、是否按时参加年检以及审计报告。转让流程包括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签订合同等。在转让完成后,需要修改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和公告。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的必备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流转期限和签订日期、流转费及支付方式和协议变更和合同解除等。文章还提供了一个合同范本,包括转包土地基本情况、用途、期限、交付日期、价格和支付方式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