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追偿权的概念
时间:2024-05-12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预先追偿权,是法律赋予保证人在债务人终止清算过程中,为保障自己将要承担保证责任后的追偿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未向清算组申报债权情况下,采取的一项以其保证之债务作为债权预先申报并通过债务人清算程序预先受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2条中对预先追偿权作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又对前条作了一定的补充规定。可在笔者看来,这些规定和解释并没有全面体现预先追偿权的立法本意,没有明确允许近似情况适用预先追偿权,可能为法律适用带来一些难度。在学理界,虽然对预先追偿权的法律适用有些议论,比如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在**元申律师事务所张-斌律师的个人网站①上见到了他所写的有关这一主题的文章,是论述破产程序中预先追偿权问题的;在上海市共同综合律师事务所网站上,也读过一篇有关确认抵押人享有预先追偿权的案例分析②,该所称,法院根据《担保法》第32条规定,裁定抵押人有权预先行使追偿权,准许参与债务人破产分配。但这些议论并没有形成影响力。一方面是这类案件并不多,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对预先追偿权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研究的学者不够权威,论述也不够全面。
预先追偿权的类型研究
一、预先追偿权是一种请求权
预先追偿权是保证人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准的,以保证之债务作为清算之债权预先申报,预先实现追偿权的一种请求权。请求权是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义务主体提出要求的权利,通常需要权利人履行一定义务作为代价。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请求权通常以权利人履行或将要履行一定义务为条件。预先追偿权要求保证人在债务人终止清算程序中以请求的方式行使追偿权,以参与清算分配。
二、预先追偿权是一种财产权
预先追偿权是一种财产权,以保证人可能形成的追偿权作为清算债权进行预先申报,以参与清算分配。财产权是以财产为标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债权和继承权等。预先追偿权可以被视为一种债权,甚至可以称之为准债权。保证人通过行使预先追偿权可以在债务人终止清算程序后提前获得偿还,减少或避免因承担保证责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预先追偿权是一种相对权
预先追偿权是一种相对权,其效力范围仅限于特定的义务主体。相对权是以特定的人为义务主体的民事权利,与绝对权相对。相对权是对人权,只对特定的义务主体产生效力。预先追偿权要求债务人以积极的方式履行保证人的追偿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保证人只能向债务人主张追偿权,而债务人只能履行该清算债务。
四、预先追偿权是一种主权利
预先追偿权可以被视为一种主权利,即独立存在的权利。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约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以保证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合同。保证合同是主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但其约定的内容是独立于主合同内容之外的独立权利和义务。预先追偿权是保证人在履行保证责任之前,因特定事由而被法律赋予的一项独立权利,不依附于其他任何权利。因此,预先追偿权应被视为一种主权利。综上所述,预先追偿权可以被划分为请求权、财产权、相对权和主权利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先追偿权的法律制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人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要点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
-
抗辩权的定义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前者无需主债权即可行使,后者仅从属于特定债权。另外,根据行使效力的强弱,抗辩权可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文章还介绍了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它们在不同情境下保护
-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
-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
-
抵押贷款担保人承担什么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