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不行使权利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能够行使但是不行使其权利的情况。债务人应当行使是指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已到期,若不及时行使,则权利可能消灭或丧失;能够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有能力行使;不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消极不作为,而不论其对该不作为是否有过错。怠于行使必须是债务人到期根本不行使权利,如果债务人行使了,即使其行使的方法不当或结果对债权人不利,债权人也不得主张代位权。否则,就是对债务人的不当干涉。
对尚未届至履行期的债权,债权人有无不能实现债权的危险难以判定。此时允许债权人行使代位权,难免导致债权人权利滥用,对债务人颇不公平。因此,在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期未到之前,不发生债权人代位权。但是,即使债务人的履行期限还未到,债权人为保存债务人权利的行为,如申报破产债权,仍然可以代位行使。如果不允许债权人代为保存权利,则权利可能会消灭。
我国《合同法》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视为保全的必要。代位权制度的设立旨在保障债权的实现。如果债务人现有财产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直接通过强制执行来实现债权,无需行使代位权。
保全债权的必要性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存在不能实现的危险,即以债务人的财产是否不能或不足以清偿债务为标准。债务人不行使权利,只有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时候,才符合其行使的要件。所谓“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并不一定是指债务人没有资力,有时即使债务人有资力,但是债权人的债权仍然可能得不到实现。例如,在特定物的买卖中,债务人的资力状况与债权的实现并无直接关系,债权人无须等债务人资力不足才行使代位权。
债权代位权的归属和行使条件。首先,债权人需要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其次,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第三,债务人必须怠于行使权利;第四,债务人已陷于迟延;最后,行使代位权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的承担问题。在代位权诉讼中,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但双方可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纠纷时约定分摊费用。此外,《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同时,也讨论了代位权行使的法律后果以及债权未到期能否行使代位权的法律依据。
债权未到期能否行使代位权及其法律依据。当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债权面临风险时,为保障债权人利益,法律允许其提前行使代位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包括径直行使和通过诉讼方式行使,其中诉讼方式更为严谨,旨在防止债权人滥用权利并保护第三方权益。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主体是债权人本人,并且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