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未行使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且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情况下,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向第三人行使权利的权利。债权人代位权的主要职能是保全债权,填补强制执行法的不足。
首先,债务人必须享有对第三人的到期权利。如果债务人对他人没有权利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权利已行使完毕,债权人将失去代位行使的权利,无法行使代位权。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的债务人的权利受到法律限制,《合同法》第73条第1款明确将债权人代位权的对象限定为债权,并且必须是到期债权。学者认为,《合同法》的这一规定不符合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应该对代位权行使对象进行目的扩张的解释。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最早由法国《民法典》确立。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未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1999年12月1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代位行使的前提条件、范围及代位权诉讼等问题作了规定。
首先,债务人必须怠于行使权利。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能够行使但是不行使其权利。应当行使是指债务人的权利已到期,若不及时行使,则权利可能消灭或丧失;能够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有能力行使;不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消极不作为,而不论其对该不作为是否有过错。怠于行使必须是债务人到期根本不行使权利,如果债务人行使了,即使其行使的方法不当或结果对债权人不利,债权人也无法主张代位权。否则,就是对债务人的不当干涉。
其次,债务人必须履行债务迟延。一般情况下,对尚未届至履行期的债权,债权人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无法实现债权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会导致债权人滥用权利,对债务人不公平。因此,在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期未到之前,不会发生债权人代位权。但是,即使债务人的履行期限还未到,债权人为保护债务人的权利,例如申报破产债权,仍然可以行使代位权。如果不允许债权人代为保护权利,那么权利可能会消失。
最后,必须存在保全债权的必要。我国《合同法》中仅将“债务人未行使权利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视为保全的必要条件。法律设立代位权制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如果债务人现有财产足以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通过强制执行来实现债权,无需行使代位权。保全债权的必要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存在无法实现的危险,即以债务人的财产是否不能或不足以清偿债务为标准。只有在债务人不行使权利,且对债权人债权实现造成损害时,才符合代位权行使的要件。
“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并不一定指债务人没有财力,有时即使债务人有财力,债权人的债权仍然可能得不到实现。例如,A向B购买一件古董,在交付之前将该古董转卖给C,如果A未请求B交付,那么C的债权也无法实现。因此,无论A的财力状况如何,C都可以代替A向B请求交付该古董。在特定物品的买卖中,债务人的财力状况与债权的实现并没有直接关系,债权人不需要等债务人财力不足才行使代位权。
代位权法条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制定,法条明确规定起诉人必须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被告必须是代位权中的债务人。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债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两个方面。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担保等。债的保全则涉及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等保护措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转让的权利效力和转让条件等。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贷款合同的内容,其中包括质押、借款货币、金额、期限和借款用途、借款利率与计息方法以及借款的归还。合同基于《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法律,为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提供质押,以确保债权的实现。同时,规定了借款的货币种类、最高限额、期限和用途等具体细节,并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