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期间 > 父母要借高利贷让我做担保人怎么办

父母要借高利贷让我做担保人怎么办

时间:2020-05-2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8647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向银行不能申请到贷款时,往往会选择民间借贷,而有些民间借贷是属于高利贷,贷款的利息是非常高的,可能造成借款人还款困难,那么父母要借高利贷让我做担保人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父母要借高利贷让我做担保人怎么办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为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是要承担偿还债务责任的,父母要借高利贷的,当事人最好拒绝做担保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

(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

(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

第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朋友借高利贷跑路我担保,高利贷向我追债要还钱吗

在实际中,即使说你朋友借的是高利贷那边的钱,最后自己不还钱还出去跑路,那你作为担保人,高利贷找上门的话,你还是需要还钱。

即使是高利贷债务,但本质上也是借贷关系,所以同样适用担保法规定。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就得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所以,你朋友既然出去跑路了,那高利贷那边的人找上你的话,那你就需要对朋友间的高利贷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在承担债务后你可以向朋友进行追偿。

不过,注意地是,一般放高利贷的都会涉及较多的利息,而这些高额的利息其实不是必须得还的,因此在还钱的时候你要注意核算下利息。一般涉及高利贷年利息超过24%的,超过部分的利息就可以不偿还。

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会被起诉,因为一般你这种情况被起诉之后,法院只会按照年利率24%以内计算利息,要是超过这个数额的,即使对方在请求,那么,法院也不会支持。

另外,即使不算年利率,在你们之间约定的借贷利率要是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4倍以后的那些利息,对方要求给的,闹到法院后,法院也是不会支持他的。

这是按照法律上规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要是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担保追偿权代理词

    关于《保证函》的事实认定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保证函的签署情况,接着阐述了该保证函所担保的借款事项。同时,文章指出了一审判决的程序合法性,并回应了上诉人在二审中提出的关于履约保证金的问题。最后,代理人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驳回上诉人的上诉。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

  • 一、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

    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阐述了重复抵押的价值和公示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重复抵押充分利用抵押物的价值,为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我国法律规定超出抵押物价值的部分不可再次抵押,同时对于同一财产有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规定了清偿顺序。

  • 保证担保合同变更可以吗

    保证担保合同的变更问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但对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时,推定为未变更。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文章最后提醒读者,如有相关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

  • 民法典中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
  • 高利贷有什么风险,民间借贷应注意什么
  • 父母要借高利贷让我做担保人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