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和抵押是经常在担保合同中使用的两个术语,它们在名称、生效条件和担保方式上存在根本区别。
抵押担保中,被抵押的财产被称为抵押物,债务人或第三方称为抵押人,债权人则称为抵押权人。
质押担保中,被质押的财产被称为质物,提供财产的人称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则称为质权人。
在签订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时,都需要签订书面合同。然而,抵押担保需要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从登记之日起生效。抵押登记受理机关应当是管理该财产的机关,例如土地使用权的抵押登记由土地管理机关受理,船舶或车辆的抵押登记由运输工具登记部门受理。
相比之下,质押合同在质物或质权移交给质权人占有时生效。质押合同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的内容基本相同。
由于抵押并不转移抵押物的所有权,质押必须转移占有质押物。因此,抵押物必须是抵押人所有且可以转让的财产。任何法律禁止流通或当事人不享有的财产都不能作为抵押物。
与此相反,质押无法质押不动产,例如房产,因为不动产的转移并非占有,而是登记。
质押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包括登记书的填写要求。申请人必须使用标准A4纸张和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来填写登记书。这是质押程序的重要部分,以确保法律要求和程序得到正确执行,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抵押担保合同的内容。合同中,甲方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乙方为抵押权人。合同详细规定了抵押物的内容、贷款金额及期限、抵押物的保管与保险、违约行为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等。在特定情况下,乙方有权提前处分抵押物实现抵押权。若甲方违约,应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质押和抵押两种担保方式的区别。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在占有形态、赔偿责任、处置权、标的物和担保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质押涉及将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而抵押则是通过财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
质权,除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外,尚具有对标的物或其权利凭证法人占有、留置效力,由质权人直接控制标的物,从而造成出质人的心理压迫,以促使债务如期归还。质权人于债权期限届满或约定事由发生而未受清偿时,因其已经事先占有标的物,可不经司法程序而径直参照市场价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