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第1款第(二)项的规定,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包括折价和变卖两种形式。具体而言,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物折价或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
根据担保物权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法定担保物权和意定担保物权。法定担保物权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担保物权,例如留置权。意定担保物权是根据当事人设立的合同而产生的担保物权,典型的例子是抵押权和质权。法定担保物权通常用于担保特定的债权,因此具有强烈的从属性。意定担保物权则具有媒介融资的作用,也被称为融资性担保物权。
根据担保物权的主要效力,可以将其分为留置性担保物权和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留置性担保物权以留置标的物为主要手段,迫使债务人清偿债务,例如留置权和质权。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主要手段,确保优先清偿债务,例如抵押权。留置权性担保物权需要权利人占有标的物,导致债务人无法使用或收益标的物,因此在企业融资中较少采用。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允许债务人继续占有和使用标的物,符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担保物权的标的物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权利担保物权和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动产担保物权是以动产为标的物设立的担保物权,例如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是以不动产为标的物设立的担保物权,例如权利质权和权利抵押权。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是以内容经常变动的财产为标的物设立的担保物权,例如企业担保。
根据担保物权的构造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定限性担保物权和权利移转性的担保物权。定限性担保物权是担保权人仅取得定限性权利,担保标的物的所有权仍由设立人(债务人或第三人)保留。权利移转性担保物权是将担保标的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移转给担保权人,让与担保为其典型。
根据担保是否移转担保标的物的占有,可以将担保物权分为占有担保物权和非占有担保物权。占有担保物权是将标的物移转给债权人占有的担保物权,例如留置权和质权。非占有担保物权指债权人不占有担保标的物,债务人仍继续使用和收益担保物的担保物权,例如抵押权。
根据担保是否为民法明文规定,可以将担保分为典型担保和非典型担保。典型担保是指民法明文规定的担保,例如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非典型担保,也称为不规则担保或变态担保,指在社会交易实践中自发产生并被判例学说认可的担保形式,例如让与担保。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担保物权的竞合,是指在同一担保物上存在数个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哪一类担保物权具有最优先受偿效力的问题。担保人的行为造成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因为在抵押权的情况下,担保权人并不占有抵押物,当然其也不可能转移该抵押物的占有而设立另外的质权或留置权。第一,再设立抵押权的,法无明文规定,原则上不行。
如日后发生任何纠葛致使乙方遭受损害时,纵其事由非可归责于甲方及担保物提供人,亦愿负连带赔偿责任。其因抵押物现状的变动或价值的抵落致不能或不足使本合同第一条开列的全部债权获得清偿时,乙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甲方及抵押物提供人愿负连带赔偿责任。
依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所以抵押未办理登记的,属于普通的债权,不能优于一般债权受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所以应当严格遵循物权法定的原则。若抵押权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就可消灭,则有违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