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抵押期间的孳息一般属于财产所有权人所有。然而,如果抵押物被人民法院扣押或由债务人占有,债权人可以收取孳息。
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清偿目的而设立的一种定限物权,可以在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所属的权利上设定,具有担保作用。担保物权的实质内容是取得担保标的物的交换价值。担保物权的存在有利于保障债务履行和促进资本和物资的流通。
担保物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孳息是指由原物产生的与原物相对的物。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属性所产生的物。天然孳息的范围广泛,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天然孳息的归属问题在法律中受到保护,既是对劳动的保护,也是为了解决原物在脱离所有权人的情况下产生孳息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天然孳息的归属规则有所不同。在我国法律中,天然孳息的归属原则是原物的所有权人取得孳息的权利,但其他人可以提出抗辩。如果原物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孳息的归属取决于双方的约定。
法定孳息是指根据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由原物所生的物,是原物的所有权人进行租赁、投资等特定活动而应当获得的合法收益。法定孳息的归属是对产生法定孳息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承认和保护。
在德国民法中,法定孳息被称为权利的孳息。确定法定孳息的归属是为了确认产生法定孳息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保护权利人的权益。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具有优先性,其设立旨在保证债务的履行。担保物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包括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设定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以及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担保物权的四个主要特征及其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旨在确保主债务的履行,赋予债权人对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权;只在特定财产上设定;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物权的设立、无效情形、转移和消灭等相关法律规定。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
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阐述了重复抵押的价值和公示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重复抵押充分利用抵押物的价值,为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我国法律规定超出抵押物价值的部分不可再次抵押,同时对于同一财产有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规定了清偿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