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机关是国家设立的接受提存物而进行保管,并应债务人请求将提存物发还债权人的机关。确定提存机关是建立提存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国外,提存机关的确定一般采取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的方式。据此,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法院设有专门的提存所,另外,法院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仓库营业人也可以办理提存业务。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提存机关为公证机关。
在中国,有人提出,可以由公证机关来处理提存事务。这是因为公证机关在初创时期曾办理过提存业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提存是一项非诉讼事务,公证机关是专门办理非诉讼事务的机关,由公证机关办理提存业务,与其职能相符合,也便于国家对非诉讼事务的统一管理。
然而,司法部的《提存公证规则》第4条规定,提存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机关管辖。而《合同法》对提存机关未作明确规定,这必然会影响提存制度的实施。
我国学术界对提存机关的确定存在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提存机关应为有关主管机关。
第二种观点认为,提存机关应为人民法院。
第三种观点认为,提存机关应为公证机关。
第四种观点认为,提存机关可以为银行等部门。
在中国,公证机关是有权办理提存的机关,但人民法院也应作为提存机关。尽管提存未必与诉讼必然关联,但提存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民法院一直处理大量的债权债务纠纷,更有能力胜任该工作。
此外,涉及提存的债的关系往往引起诉讼,债权人出于种种原因会对提存提出异议,债权人也拥有程序法上的诉权,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提存和双方的争讼均由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就便于查明事实,节约时间、精力和费用,有利于纠纷的妥善解决。从司法实践的情况看,有的人民法院已开始办理提存事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提存机关的确定是建立提存制度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但人民法院作为提存机关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网进行法律咨询。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原债权届满之日进行清偿,提存之后提存标的物的所有权即转由提存受领人享有,其风险责任和孳息也依据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并且执行可以及于提存标的物的孳息,当然应当扣除提存的费用。对债务人的提存请求经审查符合提存条件的,债务人应向提存机关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提存是清偿债务的一种特殊方式,提存公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债务人的申请,对债务人交付的债之标的物依法进行提存,并转交债权人的活动。公证机关通过把债之标的物提存到公证机关,待债务人履行完某项义务,再交付债权人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