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借款协议 > 借款关系不成立的事实如何认定

借款关系不成立的事实如何认定

时间:2024-12-09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0828
借款关系一般是借款人与被借款人两者具有借款事实才能认定的关系。借款人与被借款人两者会发生金钱关系,并且在一定的时候借款人是需要偿还相应的借款给被借款者。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借款关系是否成立的事实认定

案情简介

2014年8月,原告李某与被告刘某、王某等共六人达成共识,共同投资开设一家餐饮公司。投资协议明确规定被告刘某的出资额为15%,即52.5万元。在公司自发起、成立并开始运营的过程中,李某作为公司事务的负责人,负责处理相关财务事宜。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并未设立专门的账户,公司成立阶段的募集款项通过各股东先后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转至李某的个人账户。原告李某诉称,2014年8月6日,被告刘某向原告借款人民币3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为14%。然而,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拒不归还借款。因此,原告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偿还欠款34.2万元,并支付逾期利息,同时被告应承担全部诉讼费用。被告刘某认为,由于公司未设立专门账户,所有资金往来都在李某的个人账户中进行,这种做法并不规范。此外,被告刘某表示,虽然借款协议确实是他个人签署的,但是30万元的款项并未实际交付给他,因此认为民间借贷是一种实践性合同,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未形成。

法院观点

在商事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不开设专门公司账户而进行相关公司行为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本案中,原告作为公司事务的负责人,通过其个人账户募集资金,而其他股东也将公司募集款项转账至李某的个人账户。综合考虑被告刘某在公司章程中对募集款项到位的签名,以及借款协议形成的时间、基本事实,还有担保人王某的庭审陈述,法院认定李某借条中的30万元与其向公司出资的30万元存在关联性。因此,法院认定李某与刘某之间的30万元债权债务关系成立,被告刘某应按约履行还款义务,并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律师观点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借贷法律关系往往会与其他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在确定借贷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成立时,除了考虑借贷关系成立的要件外,还需要结合涉及的其他法律关系属性和相关的法律后果。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均为同一家公司的股东,因此借贷关系是否成立涉及到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问题。通过结合借款协议形成的基本事实,结合证人证言和相关的旁证,综合认定款项已经实际交付的事实,法院认定债权债务关系成立,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从公司法的立法意图角度考虑,股东应按法律履行出资义务,对于因其他法律关系变动导致履行出资义务不稳定的情况,应予以严格限制。

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在到期时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从贷款人实际提供借款的时间起生效。在订立借款协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主体资格问题

1. 借款人身份核实(1) 签约方为个人如果签约方是个人,必须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即签约方精神正常且年满18周岁或者16至18周岁但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和其他个人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还可以要求借款人的配偶签字,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身份关系证明。(2) 签约方为企业① 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的各个部门、科室、处所等,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订借款合同。如果签订了借款合同,可能会因为主体不适格而被认定无效。② 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应检查其是否具有授权、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的资格,以及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只有在具备授权或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才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对于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审查,除了要审查其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公司的履约能力情况,因为分公司、分厂、办事处没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③ 企业主体资格的审查。一般应审查企业的营业执照,查看企业名称是否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一致,查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符,查看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括拟签合同业务的经营范围,查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此外,还应根据营业执照中的记载,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④ 资信审查。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材料,包括企业简介、营业执照、财务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调取工商资料等其他手段核实对方提供的资信证明情况,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会计资料、股东等进行审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的有效性问题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等方面的有效性问题。合同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单方面私自修改无效。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可视为无偿借贷。利率标准争议可在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标准内确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复利计算受法律限制,出借人不得将利

  • 见证人是否需要回避

    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我国法律规定,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及文书可作为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在某些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中,公证是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公证书具有证据、执行和法律上的效力,是特殊的书证,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院应确认其效

  • 买车遇到套路贷应采取的法律措施

    购车者遇到套路贷时应采取的法律措施。套路贷是一种诈骗行为,购车者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在套路贷刑事案件中,主犯和从犯的认定有明确规定,多人共同实施套路贷犯

  •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
  •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