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还上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要看是否恶意透支,以及金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
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取决于以下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于同日起施行。
该解释明确了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以及恶意透支认定和处罚的相关问题。此外,解释还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进行了界定,以区别于善意透支。
根据司法解释,以下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的六种情形:
逾期不仅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息,还会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严重影响5年内申请信用卡和银行贷款。
如果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仍不还款,银行会冻结你的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会起诉你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将进行强制执行。
根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如下: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某人民法院针对一起刑事案件的调解过程。被告人因被指控犯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在审理过程中因死亡导致案件处理出现变化。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作出裁定,裁定结果根据现有材料确认被告人是否有罪,并决定终止审理或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案经过审判长、审判员审核后
轻伤刑事案件的调解权与立案程序。警察在立案前有权进行调解以促使双方和解,如调解不成功则会启动立案侦查程序。在检察院阶段,民事赔偿可调解,但刑事部分原则上不能自行调解。被告人可通过赔偿和取得被害人谅解争取免于起诉。派出所立案阶段的调解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我国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以及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的条件。追诉时效是根据法定最高刑确定的,不同刑期有不同的追诉期限。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查清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及证据确实充分。在追诉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继续追诉,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