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今天通报全国法院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有关情况,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情况。为配合《规定》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已于2013年10月24日开通。截至11月4日,全国法院依职权共将31259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这其中,名单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老赖”,除了赖账大户集中的房地产、外贸加工等行业,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新兴行业也名列其中。
输入:失信被执行人查询等关键词,就可以看到一张列表如下,再输入你要查询的老赖名称,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查询信息目前都比较准确,尤其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最全。
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
失信者“黑名单”是社会诚信机制建设加码的重要一步。不难想见,如果执行到位,“老赖”们必然会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等多方面受限,以及不良信息在舆论及媒体倒逼之下,主动到人民法院履行法律义务。从法律来说,《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守约践诺,法之底线。
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因手段成功或“意志坚定”,成功扮演着“法律白条”的角色,债权人也只能愤而无方。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不否认在交易过程当中有失去履行债务的能力,但这并不在此次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之列。从公布名单统计的分类来看,这些“老赖”大多在交易时主观意愿上就不想履行义务,因此,交易后不计后果耍赖毁约,才成为不当得利的招数。换言之,如果及早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把“老赖”拦在交易门槛之外,纠葛也许会少很多。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问题。文章提出应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的内容,加强非面对面性质洗钱的预防,并针对不同资金注入方式规定相应的反洗钱义务以防止第三方滥用资金注入进行洗钱活动。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健全有效的反洗钱机制的代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个体工商户具有作为保证人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个体工商户不能为其实际经营者或匿名业主提供担保,其作为保证人的资格和限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大学生校园贷款是否会上征信的问题。当前部分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因此不会上征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展。逾期不还款的后果包括产生信用污点,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起诉。因此,大学生应谨慎借贷并按时还款。
中小企业在常见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包括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面临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等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触发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