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攻击主要集中在金融信息系统上,占据了超过30%的信息系统攻击案件总数。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病毒、木马程序等技术手段,对网上银行、证券信息系统和个人主机进行攻击,改变数据,盗取银行资金,操纵股票价格,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目前,大量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钓鱼”手法发布虚假信息,建立假冒的银行、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进行盗窃。他们还通过发送携带木马病毒的电子邮件,截取用户账号和密码,进而窃取受害人的资金。这种犯罪手法对网上金融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从事洗钱违法犯罪活动。他们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后,通过网络电子商务购物等方式进行洗钱,以谋取不法利益。此外,借助全球庞大的金融电子网,洗钱行为往往很难被发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有可能实施网络金融犯罪。特别是在黑客领域,年轻人的比例相当大。年轻人对网络的热衷以及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熟悉程度,使得年轻人在网络金融犯罪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分析,作案人员主要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复核和系统管理人员,其中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据了90%以上。
网络金融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缺陷与漏洞。只有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系统网络发动攻击,侵犯网络信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各种网络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除了常见的通过入侵网络金融系统获取信息进行诈骗外,在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条件下,犯罪分子还创造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手段,如搭线窃听等。
网络金融犯罪往往利用工作便利,占据有利的客观环境进行作案。由于需要破译密码和进入网络程序,网络金融犯罪的筹划阶段通常较长。但是,一旦进入系统网络,犯罪分子只需几秒钟就能下达犯罪指令。这种犯罪具有瞬间性,不留痕迹,容易销毁证据。由于犯罪作案时间短暂、手段隐蔽、专业性强,给预防和取证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使得犯罪分子很难被及时、有力地惩处。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犯罪,网络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实施、风险低等优势。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较少的上网费、租赁或制作网页费用、购买软件工具费用和租赁服务器费用,就可以实施犯罪。而且网络犯罪的获利数额巨大,犯罪手段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成为犯罪分子青睐的一种作案方式。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是非法手段以达到获利的目的。这种犯罪行为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因为它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犯罪行为。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在线咨询。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问题。文章提出应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的内容,加强非面对面性质洗钱的预防,并针对不同资金注入方式规定相应的反洗钱义务以防止第三方滥用资金注入进行洗钱活动。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健全有效的反洗钱机制的代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个体工商户具有作为保证人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个体工商户不能为其实际经营者或匿名业主提供担保,其作为保证人的资格和限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大学生校园贷款是否会上征信的问题。当前部分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因此不会上征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展。逾期不还款的后果包括产生信用污点,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起诉。因此,大学生应谨慎借贷并按时还款。
中小企业在常见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包括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面临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等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触发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