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是金融资产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债务。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是一些地区和企业仍然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规模巨大且手法不断翻新。
一些企业在成立时采取虚报注册资金的手段,以获取法人资格和银行贷款。然后在注册成立后,抽逃注册资金,使企业成为空壳经营状态,无力偿还金融债务。
企业在改制之前,通过转移资产或以“投资”、“抵债”等名义进行转移,或者通过分立企业的方式将有效资产划割到其他企业,从而悬空逃废银行债务。
企业在与银行进行债权主张过程中,采取经营亏损、自然损耗、低价变卖资产或隐藏实物等手段,扩大资产损失,以虚亏的方式隐匿资产。
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利用租赁、合资、重组等方式,剥离优质资产,留下烂摊子来承担债务,导致银行债权无法实现,从而达到逃废和悬空金融机构债务的目的。
破产是一些企业常用的逃废金融债务手法。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债权人只能参与剩余财产的分配,这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经成为金融资产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债务。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是一些地区和企业仍然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规模巨大且手法不断翻新。这导致银行出现了有意识的坏账问题,而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者。因此,保护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已经刻不容缓,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规避收支性融资风险的方法。首先,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总体债务风险,自动调整债务结构以适应资产利润率的变化。其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和盈利能力,降低收支风险。最后,当企业面临严重经营亏损时,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以减少融资风险和债权人
银行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工作,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安全。对有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债权银行要及时提出纠正和处理意见,并向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反映,力争以非诉讼形式保全金融债权。
有的还公开干预法院独立审判,致使企业大肆逃废银行债务。中国银行业协会已经通过了《逃废银行债务客户名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债务人九种行为将被视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办法》的出台将有效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改善银行经营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形成。
(一)套用政策,违规破产,流失银行债权。(二)拍卖资产,分流资金,甩脱银行债务。(三)多头开户,断绝往来,逃废银行债务。有的甚至在改制过程中,将变卖转让资产的收入坐支、挪用,不存入产权交易中心的处置收入账户,以此逃废银行债务。对其改制企业的银行债务予以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