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一种特点是通过更名翻牌的手段来转移债务。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公司制及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后,为了顺利进行改制,它们不惜以逃废金融债务和损害银企关系为代价。这些企业通过企业职工买断产权、向职工转让部分产权或通过职工投资增资扩股等方式,注册成立新公司,并将资产转移至新公司,从而逃避债务,导致金融债权被悬空。
另一种特点是企业通过分立和债权转股权来实现金蝉脱壳。一些企业将自身划分为若干个独立核算小企业,并将原企业固定资产转移到这些小企业中,从而将资产转移走而债务留下。这些企业设立原企业约清算组织,将所有债务由清算组织承担,造成原企业资不抵债,导致银行债权被悬空。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另一特点是通过出售企业来转移债务。大多数企业在被外商、大集团或原企业负责人折价购买后,将企业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出售给购买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小企业未经政府部门批准,采取低估价格、廉价转让的方式,甚至对企业资产负债未如实告知。更严重的是,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致使金融债权被“合理流失”。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企业兼并来剥离债务。一些企业故意回避银行债务,在兼并过程中只并入权益而不并入债务,从而导致原企业不存在,新企业又抵赖旧账,使金融债权被悬空。少数企业则利用困难企业优惠政策,剥离不良资产,并积极参与兼并,以故意逃避金融债务。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另一特点是通过破产来转移债务。一些企业在申请破产时,先破产后立新公司,转移资产,并仅申报债权,不通知债权人大会,任意扩大或缩小债权债务,低估资产,降低债权人的受偿比例,从而通过企业破产逃避金融债务。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最后一个特点是通过企业改制来使担保失效。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改制后,取消了担保企业的注销或更改企业名称,导致大量企业贷款担保失去权利,久而久知,担保时效超期。
规避收支性融资风险的方法。首先,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总体债务风险,自动调整债务结构以适应资产利润率的变化。其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和盈利能力,降低收支风险。最后,当企业面临严重经营亏损时,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以减少融资风险和债权人
银行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工作,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安全。对有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债权银行要及时提出纠正和处理意见,并向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反映,力争以非诉讼形式保全金融债权。
(一)套用政策,违规破产,流失银行债权。(二)拍卖资产,分流资金,甩脱银行债务。(三)多头开户,断绝往来,逃废银行债务。有的甚至在改制过程中,将变卖转让资产的收入坐支、挪用,不存入产权交易中心的处置收入账户,以此逃废银行债务。对其改制企业的银行债务予以优先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意识的银行坏账,而国有商业银行则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者,如今,银行的坏账问题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保护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已经刻不容缓。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纵容当地企业逃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