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该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即一般主体。而侵犯的客体是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所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如果行为人对此并不知情,那么就不构成本罪。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经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且销售金额较大。经销的形式包括批发、零售、代销等。对于行为人是否明知所销售的商品是仿冒品的认定,应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进行判断。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销售的商品是仿冒品,就可以认定为明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而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行为则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域名的版权保护问题,包括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和处理域名注册侵权的方法。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理域名注册侵权的方法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注销域名,并根据情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人身权的规定,明确指出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人身权与特定个人密切相关,具有专属性和绝对性,不能用金钱衡量。尽管人身权与财产权有联系,但仅仅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基础,而不是转让的对象。只有著作权的财产权可以进行转移。
法律上判定剽窃行为的两个标准。首先,需判断被剽窃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作品需具备独创性和表现形式。其次,需判断剽窃行为是否超出“适当引用”的范围,超出则认定为侵权。适当引用的具体标准包括引用字数和被引用作品的比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