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包括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且不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侵权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况,因此违反了著作权法。这种侵权行为可能对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损害。例如,非法复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犯了他人的著作财产权,而假冒他人作品则同时侵犯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2. 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利,任何人都有义务不侵犯该权利。他人在使用著作权作品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法律规定,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但对于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的作品、未获得著作权的作品,或者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在使用时不存在侵权问题。
3.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大多数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故意的,少数情况下既可以构成故意侵权行为,也可以构成过失侵权行为。区分过错的形式在确定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时具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故意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于过失侵权行为。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如果未构成犯罪,则应视情况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同时,软件开发者因表达方式有限而开发的与已存在的软件相似的软件,不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两年起诉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且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法院应判决停止侵权并计算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诉讼时效作出了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