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时间:2024-01-08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03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进行某些活动的时候,需要预先垫付一定的费用,目的是让该活动能顺利进行,而垫付的费用是可以向义务人追偿的,如果义务人不偿还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案情介绍

某管理局为建设需要,需对村民董某名下的4.99亩田地进行征用。董某认为政府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因此不同意征用。时任管理局书记的孙某为尽快完成征地工作,代表管理局与董某签订了一份名为“征收协议书”的合同。根据该合同,董某的田地面积被计算为9.27亩,从而增加了他所获得的补偿款金额。董某因此多领取了补偿款118924元。事后,孙某被立案调查,他找到董某要求退回多领取的118924元,但董某一直不予退还。上级领导找到孙某,要求他先垫付董某多领的100000元补偿款。孙某为了履行垫付责任,支付了100000元,但董某一直未归还这笔款项。

律师说法: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对于孙某为董某垫付的100000元补偿款,关于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征收协议书”,在该协议撤销前,董某取得的征地补偿款是有合法依据的,因此董某对于孙某垫付的100000元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另一种观点认为,“征收协议书”属于无效合同。董某多领取的118924元补偿款属于非法所得,应予以追缴。孙某为董某垫付补偿款,一方受损,一方得利,双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因此,董某应将100000元补偿款返还孙某。

律师说法: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孙某代表管理局与董某签订的“征收协议书”损害了国家利益,且存在恶意串通的行为,因此属于无效合同。2. 董某多领取的118924元没有法律依据,属于非法所得,应予追缴。虽然孙某主观上是为了退还账款、减轻处罚,但客观上确实使董某免于国家对其进行追缴,从而使董某获得了利益。双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董某多得的补偿款没有法律依据。因此,董某构成了《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的不当得利,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孙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转账转错人对方不还算违法吗
  • 发错红包对方不还怎么办
  • 不当得利不还违法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