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起诉费用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据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益人,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时效才能起算。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两者之间的区别。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二者在相对人的注意义务、适用场景及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不同。表见代理涉及代理行为的外观,其构成要件包括无权代理、客观上的代理权理由等,但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和善意判断不明确
小勇与小静之间的房屋首付款纠纷。小静婚前支付房屋首付款,但离婚后发现房子只有小勇的名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首付款。法院认为小勇构成不当得利,应返还给小静房屋首付款。市一中院最终维持了一审判决。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根据第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