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时间:2024-04-02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债权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合同之债,侵权之债,如果捡到他人财物拒不返还的,在刑法上会构成侵占罪。在民法上这是一种不当得利行为,会产生不当得利之债。那么,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不当得利的定义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例如,在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情况。取得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为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并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因此,受益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债务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一旦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受害人有权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而受益人则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如果受益人已经去世,在继承法的规定下,由其继承人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善意受益人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1、如果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即在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那么他只需要返还利益存在的部分(即现存利益);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那么他不需要承担返还义务。所谓现存利益并不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即使形态发生改变,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代偿,仍然属于现存利益。2、如果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恶意的,即明知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那么他需要返还取得利益时的全部数额,即使在返还时该利益已经减少甚至不存在,也不能免除返还义务。3、如果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但后来变为恶意,那么他需要返还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4、如果善意受益人将所得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从而导致利益不存在,从而减免了返还义务,那么获得利益的第三人需要承担返还义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两者之间的区别。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二者在相对人的注意义务、适用场景及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不同。表见代理涉及代理行为的外观,其构成要件包括无权代理、客观上的代理权理由等,但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和善意判断不明确
-
不当得利超过多久不能起诉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收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
-
返还不当得利的方法有哪些
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
-
什么是不当得利之债
-
不当得利的返还与救济
-
不当得利的利该怎么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