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的返还是什么意思

不当得利的返还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8-30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650
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不当得利的返还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不当得利的返还是什么意思。

不当得利的返还的含义

不当得利返还是指不当得利导致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损人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1、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善意受益人是指在获得利益时不知道该利益存在法律问题的受益人。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范围仅限于现有利益,现有利益的确定时间是受益人提出利益返还请求时。如果在此时之后产生的利益不属于现有利益范围,受益人应当以原物为主进行返还。但如果由于性质或其他情况(如消费、消耗、出售、被盗、遗失等)无法返还原物,则受益人应当在现有利益范围内偿还相应的金额。免除返还义务的情况除外。

现有利益包括:

  1. 原物及其衍生的其他利益,如法定利息。
  2. 受益人因不当消费而不存在的利益,但受益人因此节省的消费支出。
  3. 受益人因不当取得的利益而获得的对第三方损害赔偿权、保险金请求权、对价请求权等代偿利益。

善意受让人为获得或保持利益所支付的费用,可以在返还现有利益时要求权利人偿还相关费用或从现有利益中扣除。

2、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存在法律问题而获得利益的受益人。对于基于撤销且已经被撤销的行为所获得的利益,恶意受益人承担比善意受益人更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最初获得的所有利益、由该利益所产生的利益,以及最初获得的利益的利息。

如果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无论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能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偿还义务。如果受领人知道其撤销原因,则视为明知存在法律问题。

恶意受益人为获得、保留增加该利益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可以要求权利人偿还或从返还金额中扣除。恶意受益人支付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有增加额的限度内要求返还或扣除。

3、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如果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获得的标的物无偿转让给第三人,则在免除受领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内,第三人对受损失者负有返还责任,这就是不当得利制度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第三人的返还损失义务成立要件包括:

  1. 受领人进行无偿转让;
  2. 受领物是受领人应当返还的物品,不仅限于原物,还包括原物的利息、代偿物;
  3. 受领人因无偿转让而免除返还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对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并未区分善意或恶意受益人,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包括原物及其利息,利用不当得利获得的其他利益在扣除劳务和管理费后应上缴国家。因此,不当得利返还义务的范围仅限于原物及其利息,其他收益应上缴国家。

通过上述内容,希望您对不当得利的返还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原告:[原告姓名],住所地:[原告住所地]

    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原告起诉被告,要求其返还人民币[具体数额]元及其利息损失,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事实和理由为,被告在特定情况下取得了本属于原告的该笔款项,且不存在任何合法依据,属于不当得利。原告需注意举证责任,提供能够证明案情事实和支持诉讼主张的

  • 债权概述

    债权的相关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生和消灭的原因以及分类。债权基于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产生。金钱债权是最常见且重要的债权类型。对于欠债不还的情况,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拿东西抵债,但必须经过双方协商或法律程序。

  • 一、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的规定

    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规定和如何认定有管辖权的法院问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导致他人损失的情况,需返还利益。在举证方面,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会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案件则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 村民互换耕地所获补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 收到别人转错钱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