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一种有偿合同,借款人有义务支付利息。如果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利息,则构成违约,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这种违约责任主要是因拒绝偿还利息所引起的。
对于逾期期间的利息,我国法律目前尚无明文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的规定,逾期支付的利息应当可以计入本金计算利息。然而,公民之间的借款,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主要是出于权利义务平衡的考虑。如果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并且利率超过36%,超出部分的利息应当不予保护。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信用的基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都是利息很高的。
在高利贷活动中,如果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则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并且违法数额较大的行为,则构成高利转贷罪。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且数额较大,则构成集资诈骗罪。此外,高利贷行为极易引发非法拘禁、绑架、伤害、诈骗等其他刑事犯罪。然而,民间中介机构和个人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高息放贷的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行为,如发生借贷纠纷,则属于民事调整范畴。
私人放高利贷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并详细解读了相关法律条文。根据规定,超出法定利率范围的利息是不合法的,出借人要求支付的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对于年利率在24%以内的利息会给予支持,而对于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可要求返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放高利贷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现行刑法未明确规定放高利贷的惩罚,但超过银行贷款利息三倍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若借贷行为涉及非法拘禁他人,如放高利贷等行为,将依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文章还解释了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内容。
高利贷的情形及其后果。文章详细列举了高利贷的四种情形,包括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复利的利率标准、借款时先行扣除利息以及使用他人资金转手进行高利出借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放高利贷的后果,包括超出利率标准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且可能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