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然而,事实上,很多民间借贷利率远远超过了银行同期利率的30至50倍。尽管如此,在处理这些案件时,法官和民警往往无可奈何,只能将其视为普通的经济纠纷处理,原因是放高利贷的人采取了多种手段来规避法律风险。
1. 借款时就扣除利息
一些放高利贷的人在借款时就直接扣除利息。例如,借款10万元,借款人只能拿到8万元现金,月息为20%。如果在一个月内不还本金,借款人需要先支付2万元的利息。此外,借款人还需要将房产抵押,如果最终无法偿还债务,抵押的房产将归放款人所有。
2. 借条不写利率,将利息加入借款数额内
一些放高利贷的人在借条上不写明利率,而是将利息加入借款数额中。例如,去年8月,南京白下法院审理了一起借贷案。借款人向被告借款260万元,仅还了100万元,要求被告归还剩下的160万元。被告辩称当时借款人向其借款200万元,借期为3个月,借款人提出月利率20%,并要求将3个月的利息60万元加入借款数额中,因此写成了“借款260万元”。由于投资失败,无法如数偿还债务。法官认为“被告无法提供证据,不能仅凭推理定案”,最终判决被告全数偿还。
3. 以违约金、投资回报率代替利率
一些放高利贷的人借助违约金和投资回报率来规避利率限制。例如,借款人向借贷公司借款时,在借条上写明了违约金和投资回报率。例如,“借款6万元,期限20天,违约一天违约金6000元”、“借款16万元,期限20天,一天违约金1.6万元”。某贷款担保公司总经理向某人借款时,签署的是“合作协议”,上面明确写明了“投资额”、每年固定利润率及期限。
4. 口头约定利率,不留痕迹
对于大额借贷,放贷人往往会与借款人进行口头约定,而不在借条上留下利率的记录。为了防止借款人悄悄留下录音证据,放贷人可能会约请借款人到浴室进行“裸谈”。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高利贷的利息计算方式和不还高利贷的后果。高利贷利息取决于借款金额、利率和期限,但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四倍上限。若超出此范围则为高利贷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对于不还高利贷的人,可能会面临家人经济困境、逃亡、遭受疯狂催收等后果,甚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