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使用 > 商标权的使用年限是否有限制

商标权的使用年限是否有限制

时间:2024-05-21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495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对于注册商标人自己的注册商标,具有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以及续展权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但这样的权利是否永久的?商标权的使用年限是否有限制规定呢?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解答有关问题。

商标权的使用年限限制

根据《商标法》第39条的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之日起计算。

根据《商标法》第40条的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后,商标注册人需要在期满前12个月内办理续展手续。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如果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将会注销其注册商标。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然而,商标权可以通过续展来延长使用期限,因此商标权实际上只要当事人选择续展就没有期限的限制。

商标权的取得方式

1.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直接取得,是指商标权由创设而来,其产生并非基于他人既存之商标权,也不以他的意志为根据。

商标权的继受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传来取得,是指以他人既存的商标权及他人意志为基础而取得商标权。

2. 商标权取得的原则

(1) 使用原则:商标权因商标的使用而自然产生,根据商标使用事实而得以成立。

(2) 注册原则:商标权因注册事实而成立,只有注册商标才能取得商标权。

(3) 混合原则:在确定商标权的成立时,兼顾使用与注册两种事实,商标权既可因注册而产生,也可因使用而成立。

商标权继承的规定

个体工商业者申请注册的商标权是一项财产权利。

在商标有效期内,商标注册人死亡时,其继承人应及时申报商标局,更改商标注册登记,变更注册人名称,成为新的注册人,即继承了商标权。继承人同样享有转让商标专用权,可以通过商标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并收取使用费的权利。当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到侵犯时,继承人同样可以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继承人在商标的有效期内继承商标专用权,若注册期满,继承人可以申请续展以继续享有专用权。如果继承人未申请续展,则会丧失注册商标专用权。

企业、事业单位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不能作为个人遗产被继承,只能通过转让方式转让。

商标权终止的情形

1. 因注册商标法定有效期限届满又未办理续展注册,导致注册商标注销,商标权因而终止。

2. 因商标注册人自动申请注销注册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3. 因注册商标争议被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注册商标,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4. 因商标注册人死亡或终止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5. 因商标注册不当,被商标局撤销注册或经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注册,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6. 因商标注册人违反商标法规定被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导致商标权终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许可提前终止费用的处理

    商标许可提前终止费用的处理方式。首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其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双方可以协商;最后,如果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人可以与别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需监督商品质量并标明被许可人的名

  • 商标行政复议所需提交的材料

    商标行政复议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申请商标异议的注意事项。应提交的书件包括商标异议申请书、明确的异议理由、事实及法律依据等。申请商标异议需注意申请期限、提交日期及异议申请的要求。异议人需明确表述异议理由,以便于对方答辩和商标局审理。

  • 盗用商标权的处罚方式

    盗用商标权的处罚方式和商标的保护。自然人或法人盗用商标权需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影响、判处罚金和有期徒刑等。同时,注册商标应得到保护,包括在宽展期内和续展申请期间的使用情况。确认近似商标也是商标侵权判定的关键,需要考虑商标外观、读音

  • 商标权无形资产摊销需要多长时间

    商标权无形资产摊销需要的时间是:商标权无形资产的摊销期,凡合同有年限规定的,按合同规定的年限摊销,没有合同规定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

  • 商标侵权追责年限是多久?
  • 商标续展步骤是怎么样的?
  • 商标权的使用年限是否有限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