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如果使用许可合同对许可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如何认定使用许可合同的性质?由于不同的许可方式既会对被许可人的实体权利产生影响,又会对其诉权产生影响,故正确认定使用许可合同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证据法角度,使用许可合同关系的存在只能证明被许可人可以使用注册商标,并不能证明商标注册人(许可人)已经将许可其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的权利和自行使用注册商标的权利也让渡出来,故这种情形只能推定是三种许可方式中权利范围最小的普通许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时商标注册人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意见认为,商标注册人已经将注册商标专用权许可给被许可人独占使用,如果商标注册人提起诉讼,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然而,独占许可并不等同于转让,商标注册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册商标转让过程中的转让人与受让人的权利义务。转让人需确保自身为商标合法所有人,并告知受让人相关商标使用许可情况。若原许可合同限制转让,则商标权人无权签订转让合同。转让人还需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申请进度,并在转让后提供技术与商品支持。受让方则需保护
商标转让及其费用计算方式。商标转让涉及多种转让形式,包括合同转让、继受转让等。转让过程中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申请书。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保护商标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且具有升值潜力。商标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先申请原则和注册原则。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商标授权使用和商标许可使用的概念、法律依据、监督责任及备案要求。两者都是通过签订合同允许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的行为,法律依据均为《商标法》第四十三条。商标注册人在许可使用时需监督商品质量,并将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