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实施 > 律师谈"司法实践中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

律师谈"司法实践中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

时间:2024-07-23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6211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

1. 专利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尚未明确规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和责任追究。

2. 民法通则和最高院司法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第13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第148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 蓝皮书第7号

国家科委《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蓝皮书第7号(1992年)认为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可分为以下5种:(1) 故意制造、销售、进口只能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2) 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委托,擅自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技术;(3) 专利许可合同的被许可方,违反合同中关于“不得转让”的约定,擅自许可第三人实施专利技术;(4) 专利权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而许可第三人实施专利技术;(5) 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方,在为委托方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时,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利用了其专利技术。

4. 北京高院的指导意见

为了统一专利间接侵权的判定标准,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在《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01年)中给出了以下指导意见:- 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构成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唆使别人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别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间接侵权的对象仅限于专用品,而非共用品。专用品包括仅可用于实施他人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者方法专利的中间产品,构成实施他人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无其他用途。- 间接侵权行为应以直接侵权的发生为前提条件,没有直接侵权行为发生的情况下,不存在间接侵权。- 对于一项产品专利而言,间接侵权是提供、出售或者进口用于制造该专利产品的原料或者零部件;对一项方法专利而言,间接侵权是提供、出售或者进口用于该专利方法的材料、器件或者专用设备。- 间接侵权人在主观上应当有诱导、怂恿、教唆他人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 行为人明知别人准备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仍为其提供侵权条件的,构成间接侵权。- 间接侵权一般应以直接侵权的发生为前提条件,没有直接侵权行为发生的情况下,不存在间接侵权。- 依照我国法律认定的直接侵权行为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境外的,可以直接追究间接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根据以上法律依据,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包括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门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或专门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器设备或中间体原料;未经专利权人同意或未经其他专利权人同意,擅自许可或委托他人实施专利的行为;以及教唆或帮助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共同侵权行为。其中,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方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利用其专利技术为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行为也属于间接侵权行为。然而,判断某一实施行为是否构成专利间接侵权,还应参考更上位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并以此为依据。同时,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如直接侵权行为发生在境外或属于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也可追究间接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包括签订专利权许可协议合法化行为;若协商无果,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审理判决;此外,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请求处理,如认定侵权行为并责令

  • 专利技术规避的实施策略

    专利技术的规避策略,强调通过专利分析了解竞争者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提出五类专利技术规避方案,包括借鉴专利文件中的不同部分进行设计规避,以及利用专利审查相关文件、权利要求的规避设计等。这些策略旨在有效规避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 专利实施许可未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备案并非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生效要件,未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办理备案合同就无效,因此已生效的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无效。文章指出国务院或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制

  • 专利年费的缴纳与专利权的终止

    专利年费缴纳与专利权终止的关系。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后有义务按时缴纳年费,否则专利权将终止。未缴年费导致的专利权终止,他人实施该专利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一案例中,杨某获螺栓实用新型专利,因未缴年费被蔡某主张专利权失效。但二审法院查明杨某已及时缴纳年费,因

  • 司法实践中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是怎样的
  • 产品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 律师谈"司法实践中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