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到律师函或起诉书,被告知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时,需要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确认涉及的是哪一类专利,即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物品外观的视觉观感,包括形状、图案、色彩等。发明则涉及物品的结构、生产工艺、配方等。实用新型范围较小,仅包括物品结构类。
接下来,需要找准被诉侵权物和进行比对的内容。
专利保护的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即权利要求书中所写明的内容。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权利要求书中有三项权利要求,分别为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每项权利要求描述了一个方案。
比对时,通常将被诉侵权物与权利要求1进行比对,判断被诉侵权物是否包含了权利要求1中的全部相同或等同内容。实际制造出的专利产品或实际生产工艺并不是比对的对象。
最后,根据一定的原则来判断是否侵犯了专利权。
在判断过程中,应运用全面覆盖原则,将被诉侵权物与权利要求1进行比对。如果被诉侵权物包含了权利要求1中的全部相同或等同内容(即必要技术特征),则被诉侵权物侵犯了权利要求1所保护的专利权。如果被诉侵权物与权利要求1中的内容有一条以上不相同或不等同,或者缺少一条以上的内容,那么被诉侵权物未侵犯权利要求1所保护的专利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包括签订专利权许可协议合法化行为;若协商无果,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审理判决;此外,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请求处理,如认定侵权行为并责令
专利技术的规避策略,强调通过专利分析了解竞争者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提出五类专利技术规避方案,包括借鉴专利文件中的不同部分进行设计规避,以及利用专利审查相关文件、权利要求的规避设计等。这些策略旨在有效规避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备案并非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生效要件,未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办理备案合同就无效,因此已生效的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无效。文章指出国务院或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制
关于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文章明确了公证机构作为被告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受理情况,以及公证书变更、撤销或确认无效的受理方式。同时,规定了公证书争议的民事诉讼处理方式,并明确了公证机构的过错认定情形和虚假证明材料的赔偿责任。此外,文章还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