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权的取得,依各国立法的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使用取得主义、登记对抗主义、登记生效主义。
第一,使用取得主义,指商号一经使用,使用者即可取得该商号的专用权而无须履行法定登记手续,如法国商号权即来自于使用而非注册,将商号登记在商事登记薄,并不能产生商号权,因为登记行为并未与公众接触,不能构成使用行为。
第二,登记对抗主义,指商号权的取得无须登记,但未经登记则不足以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该制度主要体现在日本、韩国商法中。
第三,登记生效主义,指商号只有经过登记才可使用,才具有排他性的专用权,该制度在德国及我国澳门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
商号权是指商业主体对其注册取得的商业名称依法享有的专有使用权。我国法律对商号权未有明确规定,但民法通则中对企业名称权的保护有具体规定。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属性,与特定的商业主体的人格与身份密切联系,与主体资格同生同灭。具有精神财产权属性。依世界通例,都确认商号权的排他性和专用性。商号权人可依法使用其商号,且有权禁止他人重复登记或擅自冒用、盗用其商号,并有权对侵害其商号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对商号权的保护就是对商号权利内容的保护,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
1、使用权。即商号权利人可以依法自主地使用其商号。
2、禁止权。禁止他人登记注册与其商号相同或近似的商号;禁止他人擅自使用其商号。
3、转让权。商号权利人有权依法将其商号转让给他人使用。
4、许可使用权。商号权利人有权允许他人使用其商号。
商号权的法律定义和主体。商号权是商事名称权,指商人对其商号所拥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权和专用权。商号权的主体是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不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共有一个商号权。商号权的客体是依法核准注册的商号,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规定。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
行业商务互联网特许合同的细节和规定。甲方作为正式授权机构,与符合加盟资格的乙方签订此合同。合同包括释义、区域服务权授予、加盟区域和使用方法、商标及商号名称的使用承诺、应用费、指导和帮助以及双方职责等多个方面。双方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承诺,履行合同中的义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及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的相关内容。这些纠纷涉及企业名称的转让和使用,属于合同纠纷,管辖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法律适用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及知识产权,受到我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