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号 > 商标权人单独起诉销售者的诉讼存在程序合法性的争议

商标权人单独起诉销售者的诉讼存在程序合法性的争议

时间:2024-01-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6869
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对于商标权人单独起诉销售者的诉讼,存在程序合法性的争议。主要分歧在于销售者是否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手心律师小编认为,无论从商标法的规定,还是从诉讼法的原理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激励性,销售者都应当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这种独立诉讼地位的确立,是通过对商标权人诉权的肯定,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特有的无形性的特殊保护。

销售者侵权行为的独立性

确定销售者的诉讼地位

销售者的诉讼地位取决于其侵权行为是否独立于其他侵权人。如果销售者的侵权行为是独立的,那么他们的诉讼地位也应该是独立的。本文所讨论的销售行为仅指典型的销售行为,并不包括销售者与生产者串通一气共谋产销的情况。

销售与生产的独立性

销售与生产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具有不同的侵权构成要件,因此应各自承担责任。从主观过错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不同的过错要求。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应该对已经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相同和类似种群产品有所了解,并且有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义务。如果生产者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则构成侵权,商标法没有规定生产者免责条款。与生产者不同,根据商标法第56条第3款的规定,销售者“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销售者的主观过错在于未尽合理注意义务。从行为上来看,生产和销售是相对独立的行为,只要侵权行为人实施了其中一种行为,就可能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生产者承担民事责任不需要销售者承担为前提,反之亦然。从侵权后果的承担来看,生产者对其所生产的全部产品负责,而销售者仅对其过错范围内的侵权事实负责。

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角度看销售者的诉讼地位

商标权的积极和消极权能

商标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权能。积极权能是指商标权人有权采取行动来实现商标权的财产性权益;消极权能是指商标权人有权要求排除他人对其商标权的侵害。商标权的消极权能是保持知识产权完整的重要权能,在法律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请求权。确定商标权的请求权对于理解销售者在商标侵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至关重要。

商标权请求权的性质

商标权的请求权本质上是一种物权请求权,具有对世性。当商标权受到侵害时,商标权人有权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对象进行诉讼。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商标权人可以选择单独起诉销售者,赋予销售者独立的诉讼地位。

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不是必要共同诉讼人

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不构成连带责任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不构成连带责任。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应作为必要共同诉讼人处理的情形主要包括:财产共有权和数人共有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部分共有权人起诉,其他共有权人应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数人共同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应承担连带责任,在诉讼中,共同致害人应作为共同被告。根据上文的分析,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具有各自独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销售者仅对其销售的范围和数量承担赔偿责任,或仅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全部数量和销售范围承担民事责任,并且没有免责条款。因此,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之间并不存在连带责任。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和定额赔偿制度的设置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和定额赔偿制度的设置决定了销售者与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不是必要共同诉讼人。商标侵权案件中,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是以相关公众的一般认识为准,这种认识是客观的,超越了原告和被告之间的关系。销售者的责任范围和程度仅与其自身对侵权产品的经营状况和影响有关,如果无法查明,法律规定了定额赔偿制度作为救济措施。因此,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并不存在其他环节的商标侵权人必须亲自出庭以证明事实的情况。

销售者侵权案的生效判决对其他环节商标侵权人的预决性问题

在销售者商标侵权案中,如果销售者被判侵权,这个判决对生产者具有预决效力,这是认为销售者无独立诉讼地位的主要理由之一。判决的预决效力问题与判决的既判力相关。判决的既判力是指判决对当事人和法院具有拘束力。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争议,判决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辩论结果作出的,诉讼的结果是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行为确定的。因此,判决的既判力原则上适用于当事人,即预决效力的主体限于参与诉讼的当事人。

判决的预决性主要体现在对同一事实的免证效力上。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预决事实免除了主张者的证明责任,而反对方应承担证明责任。这种预决事实的免证导致证明责任的转移。在销售者商标侵权案件中,侵权认定的效力仅限于商标权人与销售者之间。对于其他环节的侵权人而言,该判决仅作为导致举证责任转移的事实存在,并不能直接决定其权利义务。其他环节的侵权人仍然可以进行充分的辩驳和答辩来否认该预决事实的效力。

进一步说明,在销售者商标侵权诉讼中,销售者可以援引生产者的所有抗辩权。销售者本身应对其经营的商品有全面的了解,并负有合理审慎义务,这种合理审慎义务导致其有责任对免责事项进行证明。对于未尽审慎义务而进行进货的销售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提供相关证据进行补救。这种抗辩的取证本身是销售者举证责任的一部分。因此,即使销售者在与商标权人的诉讼中败诉,然后在向生产者追偿的诉讼中再次败诉,也不会导致前后判决相矛盾。销售者在前一判决中的败诉是基于其举证不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号的变更及登记程序

    企业商号的变更及登记程序。企业名称可变更,但必须在变更决议作出后30天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变更决议、申请书等。商号权具有区域性、公开性和转让性特征。除全国知名企业外,其他商号只能在登记地区享有专有使用权。

  • 商号权的法律保护范围

    商号权的保护范围及商号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商号权的保护仅限于已登记注册的商号,商号侵权行为是指同一地区的同业竞争者以不正当竞争为目使用他人相同或类似商号的行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商号的概念和特征,商号是商事经营主体在商事交易中的名称,具有区分不同商

  •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商标与商号的定义、权利冲突的本质、产生原因及构成要件以及判断标准。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本质在于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有合法的形式权利,导致利益冲突。产生原因包括知识产权特点、地域性影响、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我国采用“混淆标准”作为判断标准,解决此类冲突需完

  • 商号与商标的区别

    商号和商标在功能与作用、表现形式、专用权、有效范围和法律保护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商号代表企业信誉,与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商标则用于区别不同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商号权相对简单,商标权取得需通过注册等程序。商标有效期可续展,理论上可长期持有,商号效力

  • 商号的质押问题
  • 商号权的管辖权问题
  •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差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