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示合同所涉及的需要保密的商业秘密范围;
(2)合同对方以及合同对方的任何员工、代理人均受保密条款的约束;
(3)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合同目的以外的用途;
(4)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不可将含有保密信息的资料、文件、实物等携带出保密区域;
(5)保密义务人不可在对外接受访问或者与任何第三方交流时涉及合同规定的商业秘密内容;
(6)不相关的员工不可接触或了解商业秘密;
(7)保密信息应当在合同终止后交还;
(8)保密期限在合同终止后仍然保持有效;
(9)违反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明确的违约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秘密保护的重点在于企业的内部。企业员工,尤其是掌握企业大量信息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势必是其他企业争相“挖掘”的人才。因企业员工辞职或解聘而发生的商业秘密的外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企业在制定保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宣传以外,要求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签署保密条款或协议,也是企业应当采取的主要的保密措施。员工劳动合同中附带的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加强了员工的保密意识和义务,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主动地将商业秘密泄露给其他对手。与员工签订的保密条款和保密协议应当是具体的,必须确定商业秘密的范围以及要求员工履行的保密手续,并且对员工的某些可能泄密的行为应当通过条款或协议进行限制。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的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涉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侵犯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证据认定面临权利人配合问题,信息是否属商业秘密需专业鉴定。损失计算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侵权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甲方聘请乙方作为产品传播推广合作单位的合同定义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详细规定了乙方的推广任务、甲方的支持、合作期限及付款方式等。乙方需保证合法开展市场传播活动,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并在合作期间不得从事相同性质产品的传播服务。合同期限及续签、终止事
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不同途径,包括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协商解决。文章详细解释了每种途径的适用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