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业与侵权人之间事先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企业可以根据《仲裁法》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商业秘密纠纷。
对于因商业秘密引起的纠纷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如果在合同期限内未经允许跳槽并带走商业秘密,侵犯了企业的利益,企业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必须经过的程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的规定,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企业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十万元至一百万元;情节严重的,罚款金额为五十万元至五百万元。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选择起诉的人民法院时,需要明确法院的管辖范围,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如果是基于合同纠纷,应选择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
当商业秘密侵犯行为构成犯罪时,权利人应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侦查终结的案件将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将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尚未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犯罪案件,权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在刑事公诉或自诉程序中,权利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自己遭受的损失。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个人法律顾问的费用及服务范围。基本顾问费为5000元,包括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法律服务,如求职、购房、离婚等,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其他服务范围包括合同审查、劳动人事、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利用等。收费标准为基本顾问费加上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报销。如遭遇不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