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设立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已经被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该制度的运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登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10家全国性银行的官方网站,发现在公司融资业务中,只有4家银行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业务,而有8家银行开展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一些银行同时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和华夏银行。这表明在应收账款融资实务操作上,银行更倾向于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柠檬困境,即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在资本市场上,许多中小型公司由于信用等级较低、财务困难、所处行业风险大或行业管理法规不明确等原因,评估成本高且困难。因此,这些公司的质押成本较高,甚至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质押。
应收账款质押制度规范了公示方式,减少了权利冲突,但也披露了出质人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信用息息相关,因此许多企业不希望公示自己的融资行为。此外,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涉及到第三债务人,而客户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商业秘密。因此,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不利于客户信息的保护,这是企业在质押过程中所不愿看到的。类似地,所有权保留登记制度在德国也受到工商业的反对,因为如何平衡减少权利冲突和保护客户信息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协调应收账款质押制度。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仍然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筛选费用,这并没有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为了减少交易费用,银行不太可能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业务,而更倾向于信用度较高的大企业。因此,制度协调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后,如果应收账款到期的,质押人可以向质权人协商收回应收账款,使用应收账款的,要优先清偿债务。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以应收账款质押,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据此,应收账款质押以在法定机构办理登记为生效要件,否则,即使当事人签署了应收账款质押的书面合同,也不能产生质押担保的法律效力,不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