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对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1、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2、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3、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无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
4、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域名侵权怎样承担责任
恶意抢注域名者必须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4个条件:一是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二是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三是被告无注册、使用的正当理由。四是被告具有恶意。当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同时具备这4个要件时,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法院认定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可以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注销域名,或者依原告的请求判令由原告注册使用这个域名;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可以判令被告赔偿损失。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内容网页地址”指权利人提出的侵权作品所在的具体网络地址。即浏览器顶部地址框中显示的信息。
“侵权内容”指权利人认为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删除改变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
归责原则在行政赔偿责任中的作用,指出仅凭归责原则无法全面合理地确定行政主体是否构成侵权责任,需要更具体的责任构成要件辅助判断。同时,探讨了行政主体、职务违法行为、损害后果以及因果关系等要素在行政赔偿责任中的地位和含义。
认定网络域名注册使用行为构成侵权的要件,包括原告民事权益合法有效、被告域名构成侵权、被告无权益且无正当理由以及被告注册、使用具有恶意等。同时,也介绍了域名争议被侵权可投诉的情形和相关的法律规定。投诉应当得到支持的条件包括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
职务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和归责原则,包括行为主体、行为要求、致害行为和赔偿义务机关等构成要件。国家赔偿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赔偿义务机关包括多种情况,国家求偿权的行使条件和方式以及经费来源也有所涉及。
商标和域名之间的区别与共同点。从法律角度看,商标和域名在唯一性、全球性、相似性限制和注册原则上存在区别。但二者都是商业标志,具有经济商业价值,相互关联,并遵循注册制度和先申请原则。商标用于区分品牌或服务,受法律保护;域名是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名称,通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