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其转让、使用、许可等行为都会给域名注册者或所有者带来利益。鉴于域名的出现和与商标冲突的发展,迫切需要针对情势变化进行立法,并且由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无限伸展性,这一立法应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性。因此,各国的相关法律条文和国际立法应保持一致,建立统一的立法保护以加强对域名和商标冲突的协调。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程序救济途径,仅规定了停止域名侵权的处理方法,但未规定域名的最终归属。因此,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域名纠纷仲裁机构,设定一套救济程序,以解决不断增加的域名纠纷。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在于避免冗长的诉讼程序,有利于维护网络的高效运作;其次,该机构可以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有利于保证裁决的客观、公正和权威。该组织应由法学界、信息产业界、电信部门、域名注册与管理机关、商标注册与管理机关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相关专家组成,而相关争议解决规则可参考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
当域名与商标发生冲突时,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不能否定当事人进行司法诉讼的权利,诉讼应成为最终解决程序。为此,应完善司法解决机制。通过法院对商标驰名与否进行个案认定,结合其他相关条件判断是否构成域名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实现权利救济和损害补偿,建立公平合理的域名和商标关系的法律秩序。在与域名相关的法规出台后,再考虑对域名与商标冲突进行仲裁的可能性。
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处理原则以及适用UDRP机制。域名与驰名商标冲突应避免,ICANN推出的UDRP为处理此类冲突提供新方案。根据UDRP,争议域名恶意注册和使用是处理纠纷的关键。域名纠纷由ICANN公布的机构受理,并可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解决。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中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主要包括域名与投诉人名称相同或相似且足以导致混淆、域名持有人无合法权益以及恶意注册或使用域名等情形。同时,相关法律条款对于投诉支持条件和恶意注册或使用域名的情形也进行了阐述。
域名从最初的技术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识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域名成为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商业形象代表,具有宣传和销售功能。域名的商业标识价值不断上升,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然而,域名资源有限,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域名抢注现象。